南开大学团队研获新型广谱强效中和抗体,将助力新冠药物开发_世界热议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为持续应对病毒变异,减少毒株免疫逃逸现象,生物医药领域研究者将目光聚焦在多价新冠疫苗和广谱抗体药物研发上。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从南开大学获悉,一支由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物化学生物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郭宇、饶子和院士领导的联合研究团队,从接种疫苗后发生奥密克戎毒株突破感染的康复者体内分离得到了一批广谱强效的精英抗体,可高效中和包括BQ.1.1和XBB等在内新冠病毒流行株,为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广谱抗体药物的组合配对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抗体已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良好预防与治疗效果。6月15日,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中和抗体是感染痊愈或注射疫苗后获得长期免疫保护作用的核心因子,同时也是老年人、既往疾病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等脆弱人群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手段。然而,包括BF.7、 BQ.1.1、 XBB等在内的许多新冠病毒变异株已对绝大多数抗体药物产生明显免疫逃逸。更有多项研究显示,由于“抗原原罪”的存在,可能会导致基于新冠病毒原型株研发的灭活疫苗接种者在发生突破感染后,不能有效产生针对新型变异株的抗体应答。
奥密克戎BA.1突破感染者体内精英抗体的分选及抗体组合设计示意图
2022年1月,天津发生我国首轮奥密克戎BA.1疫情。南开大学、天津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广州国家实验室、国药集团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等单位第一时间组成联合攻关团队,开展针对这批突破感染者的免疫应答分析及中和性抗体药物研发工作。
研究结果显示,接种了两剂到三剂次新冠病毒国产灭活疫苗的突破性感染者可产生广谱、有效和持久的体液免疫反应,可有效中和原型株、德尔塔株、奥密克戎株(包括BA.1至BA.5, BA2.12.1)等各型变异株,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此前有关“抗原原罪”的担忧。
随后,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冷冻电镜技术阐释了6个精英抗体强效广谱的中和机制,这些精英抗体在受体结合区(RBD)上主要分为两种不同的结合模式,分别位于RBD外侧和受体结合基序上。在精确的结构信息指导下,研究团队设计了两对非竞争抗体组合的鸡尾酒疗法,经检测对当前多种流行株的中和活性在全球已报道抗体中进入前5%。
基于精确的三维结构结构信息和人工智能辅助的病原体进化预测,研究团队在2022年6月分离选定的这批精英抗体,对此后一年多以来陆续出现的BF.7、BQ.1.1和XBB等变异株均保持了高亲和力和高效的中和活性,展现出良好的成药潜力。
“我们从接种了国产灭活疫苗的突破感染者体内分离出的这批抗体,对此后一年多陆续出现的流行株仍然具有强效广谱的中和活性,展示了基于单细胞和结构导向抗体研发平台的强大能力,也希望可对新一代的疫苗和抗体药物研发提供更全面的信息。”郭宇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