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观焦点:一般细纱机在纺纱过程中_纺纱过程中怎样合理使用低级棉
解答:
1、原棉的主要物理性能,如长度、线密度、强度、成熟度、杂质含量等,与纺纱工艺及成纱质量密切相关。为了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不同原棉的特性,达到保证质量、降低成本、稳定生产的目的,
【资料图】
2、棉纺厂将不同等级的棉花混合在一起,形成混合棉,这就是所谓的棉混纺。
3、棉花混纺的目的
4、(1)保持产量和纱线质量相对稳定。为了优质低耗地生产,要求生产工艺和纱线质量保持相对稳定,而保持原棉的性能相对稳定是产量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条件。
5、合理使用原棉,满足成纱质量要求;为了充分利用各种棉花的特性,取长补短,满足成纱质量的要求,采用了混纺棉纺。
6、(3)节约棉花,降低成本;原棉是按质量定价的,不同长度和等级的原棉价格差异很大。原棉约占纺纱成本的80%。如果原棉等级高,成纱质量可以保证,但生产成本会增加。因此,配棉要从经济效益出发。
7、控制配棉单价和吨纱用棉量,努力节约用棉,降低成本。增加配棉技术,合理使用各级棉纺。
8、充分利用低等级棉花的实践
9、1.加强检查
10、对于低等级棉花,要加强检验工作,特别是要做好逐包检验,根据颜色特征、杂质含量、成熟度分类堆放。按其强度、大小、纤维长短分为上、中、下三类。通过单标试纺进一步掌握纺纱性能。
11、2.合理搭配
12、本着瞻前顾后的精神,低等级棉的使用将力求稳定,分阶段排队,逐步混合,先少后多或个别纱号先用,取得经验后大面积推广。
13、3.充分利用低等级棉花的固有优势。
14、充分利用细低等级棉纤维的优势,提高纱线强度。截面中的纤维数量相对增加,相互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也不容易滑脱。当纱线支数固定,截面纤维数较多时,有利于条干均匀度。该纤维细、软且易于拉伸,
15、卷绕均匀,所以纱线强度均匀。
16、(2)利用低等级棉纤维长度长的优势,与长纤维一起纺纱,纱线中的重叠部分也较长,会增加纤维间的摩擦力和抱合力,使纱线更强。一般来说,棉纤维长度越长,可纺性越高,反之亦然。
17、质量长度每增加1 mm,纱线强度可提高1% ~ 2%,甚至更高。一般低等级棉长度较长,多为28 mm~29 mm
18、(3)颜色的使用,当低等级棉用量小于10%时,可以使棉纱带有奶油色,但如果掺得太多,会使棉纱和棉布发黄。使用得当,面料饱满,棉杂不明显,条纹清晰。
19、4 、适当调整工艺
20、各工序定量适当减轻,增强开松梳理,增加除杂作用。增强对浮游纤维控制,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
21、 清棉应尽量多松少打。棉箱机械尘棒间隔距适当增大,减少回收,靠离心力作用多除杂,缩小棉箱机斜帘子的隔距适当增加角钉高度和长度,以利开松;打手速度适宜,不宜过快,
22、以免损伤纤维;加快均棉罗拉速度增加混合效果,增加开松作用,并能开松又不损伤纤维,有利落杂和排短绒;适当增加除杂点,打手至尘棒隔距适当减小,开松度增强,落物多,除杂也多;各棉箱入口适当加大风扇速度,
23、让气流从上部或侧面补充,减少回收,增加除杂。
24、 梳棉采用强分梳工艺,以其达到较多排除细小杂质和短绒。适当增加锡林与刺辊速度,使刺辊增加穿刺分梳能力;刺辊至小漏底4.5隔距,气流缓慢,减少回收;适当加快盖板速度和减少盖板至锡林隔距,
25、多排短绒;减慢道夫转速增强分梳作用,提高棉网清晰度;降低除尘刀和缩短小漏底,增加落杂区;锡林后罩板下口大于锡林至大漏底的隔距,使气流顺利引向小漏底方向,而不会产生涡流;大漏底和锡林隔距适当放大,
26、使气流缓和。以上所进行的工艺调整,目的是在于加强分梳和尽可能充分的排除短绒和杂质,以及适当增强抄针次数和按“四快一正”整机,使设备处于正常状态。
27、 在并、粗、细工序适当缩小罗拉隔距和加重加压,以达到有效控制减少游离纤维,提高纤维伸直平行度,改善条干均匀度。粗纱捻系数要适当加大,增加纤维间的抱合力。
28、质量第一、统筹兼顾,就是要处理好质量与节约用棉的关系。全面安排,保证重点就是要及时摸清到棉趋势和原棉质量,并随时掌握产品质量的信息和反馈情况,机动灵活、精打细算的调配原棉。总之,
29、合理、科学的用好低级棉花,对合理利用资源,增加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意义重大。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键词: